印度大量農產品出口一直是印度創造外匯的強大工具。但今年以來,受國際情勢影響,印度農產品無論是國內產量或出口都面臨不小的困難。是否繼續大量出口農產品以保外匯?還是將政策傾斜給以農民為主體的老百姓,穩定民生?值得印度政府反覆權衡。

印度是亞洲農業大國,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。過去40年來,印度一直大力發展工業和資訊科技等產業,但如今,印度約80%的人口仍依賴農業,農業淨產值佔淨值的30%以上國內產值。可以說,農業的成長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印度國民經濟的成長速度。

 

印度擁有亞洲最大的耕地面積,達1.43億公頃。從這個數據來看,印度堪稱農業生產大國。印度也是農產品出口大國。光是小麥年出口量就達200萬噸左右。其他重要農產品如豆類、小茴香、生薑、辣椒等出口量也都位居世界第一。

農產品的大量出口一直是印度創造外匯的強大工具。但今年以來,受國際情勢制約,印度農產品無論是國內產量或出口都面臨不小的困難。先前的「賣賣賣」政策也為國內經濟、民生等方面帶來了許多問題。

2022年,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,將受到衝突影響,導緻小麥出口大幅減少,而市場對印度小麥出口作為替代品的需求將大幅增加。根據印度國內機構預測,2022/2023財年(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)印度小麥出口量可能達1,300萬噸。這種情況看似為印度農產品出口市場帶來了巨大利好,但也導致了國內糧價的飆升。今年5月,印度政府以「確保糧食安全」為由,宣布放緩甚至一定程度禁止小麥出口。不過,官方數據顯示,本財年前5個月(4月至8月)印度仍出口小麥435萬噸,較去年同期成長116.7%。農產品出口量大幅增加,印度國內市場小麥、小麥粉等基本作物及加工產品價格大幅上漲,導致通貨膨脹嚴重。

印度民眾的食物結構以糧食為主,只有一小部分收入會消費在蔬菜、水果等高價食品上。因此,面對不斷上漲的糧價,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更加困難。更糟的是,由於生活成本上漲,農民選擇囤積農作物來因應價格上漲。11月,印度棉花協會官員公開表示,新一季的棉花作物已經收穫,但許多棉農希望這些作物的價格能像以前一樣繼續上漲,因此不願意出售。這種摀銷心態無疑地進一步加劇了印度農產品市場的通膨。

印度對大量農產品出口形成了政策依賴,成為影響印度經濟的「雙面刃」。這個問題在今年國際情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表現得十分明顯。究其原因,這種困境與印度長期以來的現實有關。具體來說,印度的糧食產量「總量大,人均少」。印度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積,但人口眾多,人均耕地面積較小。此外,印度國內農業現代化水準相對落後,缺乏先進的農地灌溉設施和防災設施,嚴重依賴人力,對農業設備、化肥和農藥依賴較少。因此,印度農業的收成幾乎每年都會受到季風的極大影響。根據統計,印度人均糧食產量只有230公斤左右,遠低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平均。這樣看來,印度與人們常規認知中的「農業大國」形象仍有一定差距。

近期,印度國內通膨放緩,銀行體系逐漸恢復正常,國民經濟復甦。是否繼續大量出口農產品以保外匯?還是將政策傾斜給以農民為主體的老百姓,穩定民生?值得印度政府反覆權衡。


發佈時間:2022年12月2日
在這裡寫下您的訊息並發送給我們